爱乐之城:自由、即兴乃至疯狂的浪漫


La La Land

最近一段时间,院线实在没有什么看起来还可以的电影。前段时间在楼下影院看了诺兰的新片《奥本海默》,影片本身只能说差强人意,但的确还挺享受一个人在电影院完全放松下来,告别手机和电脑的沉浸式观影体验。这两天,《爱乐之城》重映了。还记得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时,我刚入职现在这家公司没多久。团队里的项管妹子是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她负责每个迭代的 Sprint 运作。尽管已时隔多年,我依然能清晰的记得那个 Sprint 被她命名为 La La Land——我已不确定是否是当时她创建的每个 Sprint 都有一个同期电影名作为“代号”,但那的确为单调枯燥的工作添加了一抹活泼浪漫的明亮色彩。这部电影,后来荣获了多项奥斯卡奖项,其主题音乐旋律也流传甚广。我虽然没看过电影,但对其音乐已早已耳熟能详。作为一个还比较喜欢音乐类型影片的人,这次重映不容错过。

影片开头的一串发生在堵车的高架桥上歌唱舞蹈的一镜到底十分惊艳,有一些淡淡的八九十年代的美式音乐剧的影子,同时也敲定了全片的浪漫基调。男主角因女主角挡住车道,对她做了个嘲讽的手势便扬长而去,这即是他们的第一面。她是个咖啡店店员,却希望能当一个演员,但总是四处碰壁;而他是一个颇有天份的爵士键盘手,心中坚守对传统爵士音乐的尊重和热情,希望能开一间属于自己的爵士乐酒吧,却不得不落魄的在某个音乐餐厅弹无聊的 “Jingle bells” ——这说明彼时可能正好是圣诞前夕,正巧,今天也是。

真是无巧不成书,偌大的洛杉矶,两个毫无交集的人,竟然在那家音乐餐厅偶遇。彼时男主即兴弹奏了一曲爵士,却被怒气冲冲的餐厅老板当场解雇,正郁闷的冲出餐厅,完全没搭理被他即兴弹奏的曲子所吸引并发现“原来是他”的女主角。电影中有个小细节,男主弹那些无聊的圣诞音乐时,周围的顾客对他露出礼貌的赞许;唯独他在弹奏自己的音乐时,仿佛只有女主真的听到了心里——这说明,女主心底里能感受到男主的即兴演奏中的热情和浪漫,这也许是后来彼此吸引的关键。

电影毕竟是电影,这两个完全没联系的人,没过多久竟又在某个山庄的大型派对上偶遇。潦倒的男主在派对的乐团中当键盘手,表演一些他自己其实并不喜欢的音乐。女主注意到他,并带有揶揄意味的点了一首流行的 “I ran” 看男主无奈的配合表演。派对结束后,男主还是落魄者的逃避的心态,但女主大胆的喊住他一起离开。夜晚的山边公路旁,以漫天星光和城市的闪烁霓虹作为背景,两个浪漫的灵魂有了一段共舞,颇为唯美,但随即又各自离去。

随后,不出意外,在一些抉择和冲动的作用下,他们相恋了。恋爱的时光总是甜蜜的,尽管各自的梦想依然遥不可及,但并没有放弃。电影中有一个他俩砸坏某个餐厅门牌然后赶紧逃跑的片段很有意思,可能暗示着彼此有的一些冒险精神和一丝丝的不顾后果的疯狂。男主给女主介绍爵士音乐,说这种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拒绝循规蹈矩,每次演奏都由乐手发挥,充满着自由、即兴乃至疯狂的浪漫。浪漫,就该是这样,没有指南,凭着自己的感觉和那一瞬间的奋不顾身的激情。

裂痕出现了。男主加入某个爵士乐队,并获得了相当的成功,但也无奈的错过了女主倾注心血自导自演的独角戏。也许,未能为了对方的梦想而放弃或割舍自己的梦想,才是他们彼此决定分开的根本原因。从男主找到女主家鼓励她去城里参加选角试镜可以看出,他们彼此依然深爱着对方,但两条线各自的方向上没有交集。

多年以后,女主在演艺圈已然颇有名气。一天,她和丈夫出门遇到堵车,偶尔走入一间名叫 “Seb’s” 的爵士乐酒吧小憩,发现果然这就是男主开的店——毫无疑问,男主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乐池中,男主一眼就看到了台下的她。他没有多说,坐下来开始弹奏。音乐声中,时间仿佛开始倒流,回到了男女主角还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那样一起笑着闹着,见了亲朋好友,结婚,生子,然后在一天,他们俩出门遇到堵车,来到这间名叫 “Seb’s” 的爵士乐酒吧小憩——除了现实中身边的那个人,仿佛一切都没变。但女主明白,那只是个梦。音乐结束,她拉着丈夫离去,在酒吧门口,却忍不住回首,与男主彼此无言凝望。

曾经

电影至此结束。很难说它的结局是喜是悲,也许,喜或悲都不重要,只需要享受那短暂的浪漫情怀。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生活的负担和责任使得我们长期戴着虚假的面具扮演着自己应该的角色。是否还记得自由,即兴,乃至疯狂的感觉?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相对保守、理智而又循规蹈矩的“谋定而后动”的人。但回望过去,还是发现自己骨子里还是那个浪漫不羁的人。喜爱音乐,或者说,喜欢一系列能让人发掘感受出“美”的东西——音乐是这样,诗书是这样,电影是这样,工作上的部分内容也是这样。电影院里,周围独自来看电影的人,可能我们都是一类人,只是谁也没有说什么。观影过程中,大家都异常安静,仿佛都沉浸在其中,沉浸在彼此可理解的浪漫中,安全而自在。